第(3/3)页 南京城是大明的留都,因为是太祖龙兴之地又是孝陵的所在,故而成祖迁都北京之后还是保留了全套的官员建制,南京城中六部俱全,官员虽无实权却也有一份俸禄,加之隆庆以前,内库在江南的采办之事全都集中于此,渐渐便成了个玩乐的好去处,尤其是东水门外秦淮河两岸的酒楼妓馆更是名传当世,听说陈燮自南京回来,倒是都要着意打听一番以娱猎奇之心。 “这回去做药是跟着家严,哪里有甚空闲去弄风月,再说还有泰半日子都是在通州老家,那里离南京又是近五百里的水程了。” “通州?” “是啊,算起来我家这一支出来也有几十年了,我还是头一回回去。” “你不是去做药?南京不得比那什么通州近便,大户也多才好出手吧。” “清明节家严和我回去祭祖,往年家严自己也是要去的,顺便也就多盘桓了些日子。” 陈燮倒是坦然,“若说商贸却是南京最好,这半年在南京城中见过的海外夷商比在其他地方这辈子见过的都多,然而通州那里却有族中几位长辈,尤有一位族叔祖是当地的名医,这回过去正好家严还带了药行中几位先生,讨教了不少倒也受益匪浅。” 对坐的李星耀、严士鈜二人闻言赞道:“想来是位医术了得的。” 陈燮呵呵笑道:“说来还有一事要有劳瑞应。” 王之麟一颗龙眼刚刚下肚,闻言一喜,道:“不知是什么好事?” 陈燮道:“其实是我这族叔祖写下的一部医书,今年已经付梓,我见那书甚好,于是求得抄录了一份想要在川中出版,家严也说如此好书当要普惠世人才好。” 王之麟一听便来了精神,虽说陈燮口口声声的普惠世人,但并不代表就不能赚钱,只要书好那这生意就做得。 乃道:“这是已经立言了,好事好事,既然已有了抄稿那就好办,明日弟当登门拜访。” “瑞应不必劳烦了,想着今日雅集,兄正好也带来了。” 见了书样,众人兴趣更昂,宋时范仲淹有言‘不为良相便为良医’,故而读书人对医书有着天然的亲近感,陈燮今日拿出此书倒也算得上与雅集之名贴切。 “若虚?”一人看着封皮上文字念到,想必这便是作者。 “此是族叔祖别号。”陈燮在旁解释。 “《外科正宗》。”又有一人念出了书名。 众人正待又要恭维,却听一旁的王星平插了一句。 “令叔祖的名讳可是叫做功实的?” 第(3/3)页